你有喝過「酸柑茶」嗎?想試試親手製作嗎?
陽明山的「野蔓園」樸門農場,在冬季柑橘盛產之季,可以上山體驗「手作酸柑茶」!酸柑茶,是客家傳統茶飲,喝起來有點像普洱茶的風味。製作上,第一步挖出果肉,然後將柑橘果肉、茶葉混合拌勻,再塞回柑橘中,依循古法經歷「九蒸九曬」,才能完成製作!
想體驗一下「樸門生活」,每周野蔓園都有一些專屬活動,農事體驗、園區參觀、製作窯烤麵包、窯烤pizza、手工豆腐…等,但提醒大家,這裡不是大眾觀光景點,有興趣前往的朋友,記得先與野蔓園聯繫!
歡迎到「MURACAMP粉絲專頁」按讚+追蹤搶先看!
想知道更多露營資訊?訂閱MURACAMP電子報,獲取最新文章的上架通知!
目錄
陽明山的樸門農場
野蔓園,是台北的一座樸門教育農場。有些人可能好奇想問,什麼是「樸門 Permaculture」?
樸門一詞的英文,是 permanent(永恆的)+ agriculture(農業)+ culture(文化)的縮寫字。它可以是一種農法,一種設計系統,更可以是一種生活方式。主要的三個理念,是照顧地球、照顧人類、資源公平分享。




農場的經營人,亞曼,在國外學習中醫、樸門農法多年,回到台灣後,在陽明山半嶺上開啟他的樸門生活。亞曼曾撰寫出版過〈食癒〉、〈亞曼的樸門講堂〉兩本書,內容介紹樸門農法、及樸門的生活經驗,喜歡動手製作食物的朋友,推薦買來閱讀。
手作酸柑茶體驗
一般製作酸柑茶,大多會使用過年拜拜的「虎頭柑」,它又大顆又酸,很適合拿來製作。這次,因為農場裡,有自然野放生長的「廣東小柑橘」,所以採收它,進行酸柑茶的製作。

〔材料〕
- 廣東小柑橘
- 紅茶葉
- 台灣阿里山油菊
〔工具〕
- 小茶匙
- 棉線
- 大木板
- 電鍋
前期處理


▲ 採收小柑橘(成熟果實優先)

▲ 去蒂頭、並將外皮洗乾淨

▲ 將柑橘從約1/4處切開,變成一個蓋子+容器




▲ 挖出橘子果肉,保留外皮。果肉要盡量挖乾淨,但越成熟的果實,皮越薄,容易破,所以力量要拿捏好。

▲ 將紅茶、果肉混合拌勻,將果肉塞入柑橘中。
比例上,紅茶是主角,柑橘果肉是增添風味。這次,還另外添加阿里山的油菊。
這個步驟,必須一邊塞、一邊壓緊,讓柑橘變扎實,減少內部的空氣,防止黴菌滋長,「緊壓茶」就是這樣來的!

▲ 用棉線,將果肉綁緊,綁成6~8辦。
部分破掉的地方,可以用「補丁」的方式,拿其他小塊柑橘皮補破洞。
蒸與曬(九蒸九曬)



▲ 放入電鍋蒸熟,底下記得放一個架高網


▲ 蒸完後,找一塊平坦的位置,將柑橘朝上排列整起,拿厚重的木板重壓

▲ 壓完後,若繩子鬆需要再重綁,然後「曬乾或烘乾」
這次的手作體驗,到這裡結束了。泡個熱的酸柑茶喝喝看,不似想像中的酸、甜,而陳化過的豐厚韻味~





後續「蒸與曬」的步驟,需要重複9次,才可以完成酸柑茶,大家常說的「九蒸九曬」就是這樣來的。
柑橘類的產季在冬季,但冬天寒冷、潮濕,不容易遇到太陽,所以可用「烘乾」的方式替代「日曬」喔!
後記
這裡不是觀光農場,是一群人的樸門生活日常,一種與自然生態共存的生活形式。拋開都市的便利,來到這裡,你一定會感受到滿滿的「不方便」。
在都市,購物太過便利,大多時候並不會思考,架上的食物是從何而來,又是如何製造的。來到這裡,你可以從各種不方便中,學習更多的食物製作與生活技能,對此有興趣的人,預約來訪一趟,你一定能感受到屬於這塊土地的溫度!
野蔓園
地址:台北市北投區紗帽路40-20號
電話:0908-273-253
網站:野蔓園官網
※ 園區參觀、活動體驗、打工換宿,請先連絡「野蔓園」
※ 交通可參考 野蔓園官網 提供的交通訊息
【延伸閱讀】
>>更多台灣旅遊文章